官方微信
CNPC-online

【一线故事】刮“头脑风暴” 解生产难题

2024/11/21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报

10月30日,在冀东油田高64-32井口,陆上作业区第三工区员工潘飞虎正在检测硫化氢浓度。他手里操作的Y型阀组气球法硫化氢收集装置,是员工自主革新发明的成果,解决了以往检测时存在的测取误差,消除了中毒风险。

硫化氢是腐蚀性最大的伴生气之一,精确测定其数值是研究硫化氢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的重中之重。以往是用敞口空桶在油管处取气样,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外泄易导致人员中毒;气体被空气稀释,导致测取的浓度不准确。另外,气液混合体直接进入仪器容易损坏传感器,每年产生的仪器检测、维修费用高达100万元。

为解决这个问题,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高尚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带头人赵东波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研制精准、安全检测硫化氢装置”的技术攻关。参与攻关的成员根据井口流程、油气物性、工艺特点等进行大胆尝试与改造。针对敞口测试容易导致气体稀释且容易夹带液体的问题,大家开启“头脑风暴”。一次,大家聊到了分离器运行。赵东波突发奇想,根据重力分离原理设想着把装置安装在取样闸门上端;把装置顶端设计成Y型,一端接硫化氢检测仪,一端接收集容器;收集时,气样方向向上,夹带的液体随之掉落;检测仪和容器形成密闭通道,检测精准,取样安全。想法一提出,大家立即达成共识。

说干就干。创新工作室成员分工协作,翻阅资料、计算尺寸、现场分析,反复调整装置的高度、承压及直径,最终顺利完成了装置的主体制作。然而,在选取收集容器时却遇到了麻烦。大家把取样桶、塑料瓶、铁桶试了一个遍,但由于这些容器自身材质较坚硬,固定收集口较困难,且内部非真空环境,检测的气体掺杂了空气,容易影响检测精准度。

既要求材质较软与收集口容易固定在一起,又要在安装前确保是真空环境,这个问题让赵东波和工作室成员们苦思冥想、夜不能寐。突然有一天,赵东波看到孩子们吹气球比赛的视频来了灵感:“气球不就是最理想的收集容器嘛!”他立即买来几百个气球,和大家一遍遍在现场试验、比较、验证。

最终,一个成熟的Y型阀组气球法硫化氢收集装置研制成功。整套装置制作成本才100元左右,一名员工在现场即可精准完成井口密闭检测。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应用1100井次,创造经济效益130万元,真正实现了小革新带来大效益、大安全。该成果荣获河北省、唐山市、冀东油田等各级奖项8个,并参加“中国石油技能中国行成果推介会”活动;与长庆油田、吐哈油田、浙江油田等单位签约推广使用,极具商业价值。

记者:杨军

特约记者:邢荣霞

编辑:栾奕

责编:肖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