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CNPC-online

海外创业传承石油精神 万里归途彰显时代担当

2024/11/25 信息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苏丹地处非洲腹地,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依托较差、政局动荡不稳。2023年4月15日,苏丹爆发武装冲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有序有力有效应对,做到了员工安全、生产正常,在新时代彰显了中国石油的责任担当。

当地时间4月15日上午9点半左右,我们正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驻地召开工作协调会。突然,外面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的总统府附近冒起浓浓的黑烟。按照工作规范,我们立刻中止会议,启动应急预案。

苏丹爆发武装冲突的判断很快得到证实,我们立即向集团公司报告。集团公司党组迅速作出反应,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第一时间研判形势、作出批示,要求细化预案、抓好落实,确保员工安全。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侯启军,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黄永章召开专题会议,组建由国际部牵头、总部有关部门和专业公司参加的应对专项工作组和工作专班。尼罗河地区党工委落实集团公司党组部署,组织各单位开展人员、物资、安保统计,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统一调度、共渡难关。

小小的地下掩体成为中国石油在苏丹各单位保证员工人身安全、保持生产运行稳定、保障集团公司效益的“三保”指挥所,远程调度各驻地人员安全、资产保全、资金安全和油田、管道、炼化生产运行。在尼罗河公司地下掩体,58人挤在狭小的空间内,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卧室;办公设备不够用,大家就共用电脑或在手机上办公;掩体里没有床铺,大家就在床板或椅垫上席地休息;断水断电,就到游泳池取水,节约使用;华油集团的厨师们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趁着枪声消停冲到地上厨房做饭,一听到枪声立刻关火回到掩体,头两天还能一天3餐,后来变成2餐,再后来2餐也不能保证。

苏丹局势突变,党中央十分牵挂每一位在苏丹中国公民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尽管我们身在海外、置身地下掩体,但从集团公司党组的各项安排中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牵挂,也坚定了一定能够成功应对这次危机、确保每一名员工安全的信心。

得知冲突双方将有3天的暂时停火,集团公司党组决定,抓住机遇,迅速转移员工。武装冲突导致当地空域已经关闭,只能通过陆路转移。怎么转?什么时候转?如何保障生产运营和资产安全?我们综合人员分布情况,分析每条可行途径,研判每项风险,细化每个细节,比对转移方案。最终决定分别通过喀土穆至苏丹港、油田管道泵站至苏丹港、2区生产现场至南苏丹、6区生产现场至南苏丹等四条路线,撤离员工。同步调动各方力量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一个不能少,人人都安全。

苏丹6 区项目千方百计为撤离协调到6 辆大巴车,大庆钻探苏丹项目部为撤离车队提供集合场所。管道局、东方物探、中油技开、大庆油田成立保障组, 从各地提前赶到苏丹港对岸的沙特吉达港等候;中国石油驻南苏丹代表处、南苏丹1/2/4 区项目、3/7 区项目准备好接待车队和手续办理。撤离前,我们将生产营运委托给苏方合作伙伴或当地员工,与他们随时保持沟通,远程指挥生产。

24 日凌晨4 时,集团公司下达撤离指令。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我们租用的6 辆大巴车的当地司机因为驻地周边还有零星交火,拒绝出车。停火期很短,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撤出喀土穆,接下来会更加危险。现场应急组当即决定,将所有大巴车停在相对安全的大庆基地,调用中国石油自己的车辆到集结点接人。往日最多半个小时的车程,为了躲避交火,我们足足用了8 个小时才完成集合。

撤离过程中,我们履行在苏丹央企联防联保牵头单位职责,协助使馆撤离110 名中国同胞; 帮助其他中资企业69 名中方员工和23 名国际雇员转移脱困。当得知驻苏丹使馆预定的当地车辆无法按时抵达时,我们重新安排了每辆车的人数, 挤出2 台大巴。当悬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石油车队穿过交战区的重重关卡出现在使馆时,工作人员和同胞们高高地挥舞起中国国旗。使馆参赞郭虎一个劲地说:“关键时刻啊,中国石油能担当、冲得上、靠得住!”

经过13 个小时850 公里的火线穿越,撤离车队于4 月25 日凌晨安全抵达苏丹港。当天下午, 从油田管道泵站撤离的6 名员工也安全到达苏丹港。26 日下午5 时,撤离人员同其他同胞一道登上中国军舰,驶往红海对岸的沙特吉达港。

此时,已有三路人员陆续撤离,但在6 区生产现场的91 名员工还没到达南苏丹。党工委常委、副总经理朱继刚与其他6 名党员骨干,主动请缨,留守策应,远程协调,直至6 区人员全部安全到达南苏丹,他们才登上我国军舰前往沙特吉达港。朱继刚、张弘韬、李振民、王汝兴、周培文、王鹏飞、龚转芳, 这7 名同志是最后撤离苏丹的中国石油员工。

在苏丹全体242 名员工一个不少,安全撤离苏丹,这是尼罗河地区党工委向集团公司党组交上的一份答卷。

4 月29 日10 时3 分,首架接返撤离中国公民的包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受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委托,党组分管领导、总部部门、在苏丹员工家属代表,早早簇拥在接机口,翘首以待。当踏上祖国的土地,看到自己的亲人、同事,还有“中国石油欢迎您回家”的标语,大家忍不住拥抱欢呼“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万里归途,感谢祖国!”

回想14 个日日夜夜,场景历历在目。我们清晰记得,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生死考验,不免紧张焦虑,大家打气鼓励、相互照顾; 我们清晰记得,撤离时每辆车都有一名党员挺身而出担任车长,应对武装检查、及时报告车况路况,几乎全程无休;我们清晰记得,从集团公司党组到总部到在苏丹各单位一体联动,沉着应对, 统筹员工安全与生产运营;我们清晰记得,我国军舰上“习主席派军舰接大家回家”的巨型条幅让我们倍感踏实,“感党恩、报国家、爱石油、作贡献”牢牢印刻在心间。

中国石油“走出去”30 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我为祖国献石油”从来不是轻轻松松。这次应对“苏丹4·15 武装冲突”,中国石油国际化治理能力和应急水平又一次得到了检验,中国石油海外员工的忠诚担当又一次得到了证明,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又一次得到了弘扬。

作者:尼罗河地区党工委

编辑:杨子仪

责编:肖程释